全部蔡律專欄

  • MORE
    2.png

    婚後發現對方欠債,要一起還嗎?

    結婚後才發現對方負債累累,或是伴侶婚前欠下的債務,自己要跟著還嗎?這是許多新婚夫妻心裡最擔心的問題之一。
    根據《民法》規定,配偶並不會自動對對方的債務負責,但關鍵在於這筆債務的性質——究竟是個人債務,還是夫妻共同生活所需的負擔?

    個人債務 vs. 共同債務

    1. 婚前債務:一方在結婚前所欠的債,屬於個人債務,與配偶無關,債權人無權向另一方追討。

    2. 婚後個人債務:如果是配偶一方單獨貸款購物、投資,或與家庭無關的支出,則仍屬個人債務,不會牽連另一方。
    3. 夫妻共同生活的債務:例如房貸、家用、子女教育費等,若經雙方同意或長期共同支付,則可能視為夫妻共同債務,雙方都有責任。

    如何避免婚後莫名背債?


    1. 婚前做好財務透明:結婚前應坦誠雙方的財務狀況,確認是否有負債,避免日後爭議。
    2. 婚前協議與財產分開登記:可選擇分別財產制,確保個人財務獨立,避免債務牽連。

    3. 切勿盲目擔保:若對方貸款要求你作保,務必審慎評估,避免連帶責任!
     
  • MORE
    1.png

    通姦除罪後,還能不能告小三?

    台灣已正式將通姦除罪化,也就是說,外遇不再構成刑事犯罪,不能再以通姦罪提告。但這是否代表外遇就沒事了?其實,配偶仍可透過民事訴訟向小三、小王請求賠償!

    面對外遇可以採取的法律途徑


    1. 侵害配偶權訴訟:即使通姦除罪,但婚姻仍受《民法》保障,若一方婚內不忠,另一方可向第三者請求精神賠償。
    2. 舉證關鍵:需提出確實證據,如親密對話、照片、旅館紀錄等,但這邊要提醒,透過偷拍、竊聽等違法的蒐證方式無效,甚至可能觸法!

    3. 求償金額:法院判決通常依當事人經濟狀況、婚姻狀態、影響程度等因素決定,一般賠償金額約10萬至100萬元不等。

    過程關鍵注意事項

    1. 證據保留但勿違法蒐證:可以合法方式蒐集證據,例如對話紀錄、證人證詞等,切勿使用偷拍、竊聽或入侵個人隱私等違法手段,以免自陷法律風險。
    2. 避免衝動行為:面對外遇,憤怒與傷心是正常反應,但毆打、公開羞辱、散布隱私等行為,可能讓自己反遭提告!
    3. 諮詢專業律師:若懷疑對方外遇,可諮詢家事律師,確保訴訟策略周全,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風險。
  • MORE
    3.png

    沒離婚,分居能要贍養費嗎?

    婚姻不幸福,但又無法立即離婚,這時可以選擇分居嗎?分居期間的經濟問題怎麼解決?其實台灣法律並未強制規定夫妻必須同住,且在某些情況下,分居期間仍可請求「扶養費」。

    哪些情況可以請求扶養費?

    1. 無法共同生活:若因對方施暴、外遇或其他重大原因導致無法同住,法院可能認定分居合理,並判給扶養費。

    2. 經濟能力懸殊:若一方無法獨立維生,而另一方經濟穩定,法院可能基於夫妻互負扶養義務,裁定支付生活費。

    3. 特殊情形:如一方因疾病、意外導致無法工作,另一方則可能被判定仍應提供經濟支持。

    如何申請分居扶養費?


    1. 與對方協商:若對方願意支付,可私下簽訂協議書,確保權益。

    2. 透過家事法院申請: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請求,法院將根據夫妻經濟狀況、分居理由等進行裁定。

    3. 證據準備:如果有申請分居扶養費的打算或可能性,建議日常就要保留相關證據,例如通話紀錄、訊息內容、醫療診斷或財務報表,以利法院判斷。
  • MORE
    4.png

    離婚後,對方不付扶養費怎麼辦?

    離婚後,法院裁定一方需支付贍養費或子女扶養費,但對方遲遲不支付,該怎麼辦?放心,法律有多種途徑讓對方無法逃避責任!

    對方拒付扶養費時的法律手段

    1. 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:可向國稅局調閱對方名下財產、投保資料等等,進而先向法院聲請凍結並執行對方銀行存款、薪資、動產及不動產等,再分別就存款、薪資執行給付,或者變賣對方名下動產或不動產後,將拍賣所得的價金拿來給付。

    2. 提起刑事告訴:如果對方遲遲不給付扶養費,加上自己某些因素無法維持生存,在沒有對方的救助或保護下,會發生危及生命危險的可能。而對方仍堅持不履行其扶養義務,對於無自救力人之生存有發生危險之虞,此時就可以提告對方對方惡意逃避扶養義務,可能涉及遺棄罪,最重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!

    如何避免被拖欠?


    1. 離婚協議要詳細寫明支付方式,如約定透過自動轉帳支付,減少拖延風險。

    2. 遇到問題盡早諮詢律師,掌握法律手段,避免長期受害。
  • MORE
    5.png

    離婚後,孩子監護權幾乎都給媽媽?

    過去台灣社會普遍認為,離婚後孩子的監護權大多會判給母親。然而,法院在判決監護權時,並不會單純依性別決定,而是以「子女最佳利益」為核心考量標準。

    影響監護權判決的關鍵因素有哪些?

    1. 主要照顧者
    法院會考量過去誰負責孩子的日常照顧,例如飲食、教育、醫療等。如果一方長期擔任主要照顧者,較有可能獲得監護權。
    2. 經濟能力與生活穩定性
    具備穩定的收入、居住環境與教育資源的一方,在爭取監護權時會較具優勢。但經濟條件並非唯一決定因素,法院更關心是否能提供孩子適合的成長環境。
    3. 父母的教養態度
    法院會觀察父母的親職能力,是否願意為孩子提供關愛、是否鼓勵親子關係,以及是否有負面行為,如虐待、忽視、酗酒等。
    4. 孩子的年齡與意願
    若孩子年齡較大(約7歲以上),法院會參考其意願,但最終仍會綜合考量其他因素。
    5.幼兒從母原則
    法院在判決監護權時,通常會考量孩子的年齡,尤其是0-3歲的嬰幼兒,由於母親在哺育、照顧上的角色較為重要,因此大多情況下會優先將監護權判給母親。但這並非絕對,若母親無法提供適當的照顧環境,例如有虐待、精神狀況不穩定等問題,法院仍可能將監護權判給父親或其他適合的監護人。
    6.繼續性原則
    法院在判決時,會盡可能維持孩子原有的生活穩定,避免因監護權變更對孩子造成過大衝擊。如果孩子長期與某一方同住,已經建立起穩定的生活習慣、社交圈與教育環境,法院通常會傾向維持現狀,將監護權判給現有的主要照顧者。

    哪些行為可能導致失去監護權? 

    1. 惡意阻止對方探視
    2. 長期忽略或虐待孩子
    3. 個人生活不穩定,如頻繁更換住所或工作
    4. 違反子女最佳利益的行為,如情緒勒索或帶孩子離境

    從以上可知,監護權的判定並非依性別,而是根據「誰能提供孩子更好的未來」。如果希望爭取監護權,建議在離婚前就積極參與孩子的生活,並確保自己能提供孩子一個穩定、安全的成長環境。

     
  • MORE
    6.png

    小心!這些LINE對話可能成為離婚官司的致命證據

    在現代社會,LINE等通訊軟體已成為人們日常溝通的主要工具。然而,您是否知道這些對話紀錄在離婚訴訟中可能成為關鍵證據?在台灣的司法實務中,LINE對話內容經常被法院接受為證據。例如,涉及妨害家庭的案件中,當事人可能以LINE對話中的露骨言語或互傳的親密照片作為證據。

    該如何合法保存對話紀錄?

    1.自我保護:若您是對話的一方,建議定期備份重要對話,以備不時之需。可使用截圖、雲端備份或列印存證,確保內容完整且未遭竄改。
    2.合法取得:若需調取他人對話,應透過合法途徑,例如透過司法程序,請求法院要求對方提供,或者經由他者同意,避免違法擷取。若非法錄音、截圖或侵入他人帳號,可能導致其他法律責任。

    避免成為不利證據的對象

    1.謹慎發言:避免在通訊軟體中留下可能對自己不利的言論,例如威脅、辱罵、承認某些行為等,這些都可能成為對方在訴訟中的攻擊點。
    2.保護隱私:妥善管理個人設備,設置強密碼與雙重驗證,防止他人未經授權查看或竄改您的對話內容。此外,若需更換手機或電腦,應確保舊設備內的個資已完全清除,以防洩漏風險。

    在數位時代,通訊紀錄可能成為法律攻防的關鍵。但在蒐集和使用這些證據時,務必遵守法律規範,避免因小失大。
  • MORE
    4.png

    婚前財產怎麼分?先說清楚才不會吵翻天!

    婚姻是人生中的重要里程碑,但在步入婚姻殿堂前,您是否考慮過婚前協議的重要性?
    婚前協議是一種法律工具,旨在明確夫妻雙方在婚姻期間及離婚時的財產分配、債務承擔等事項。透過婚前協議,雙方可以提前設定婚後的期望,明確財產、責任與其他重要事務的分配方式,不僅能減少爭執,還能避免潛在的法律問題。

    婚前協議的主要內容

    1. 財產分配:明確界定婚前、婚後財產的歸屬,避免日後爭議。
    2. 債務處理:約定婚姻存續期間所產生債務的承擔方式。
    3. 贍養費用:針對離婚後的生活費用提供保障。
    4. 家事責任分配:透過婚前協議,可以針對家務分工、經濟負擔比例、子女照顧等事項達成共識。
    5. 子女姓氏約定:依照台灣法律,新生子女的姓氏可從父姓或母姓,若有需求,夫妻可於結婚時事先約定未來子女的姓氏。

    制定婚前協議的注意事項

    1. 合法性:協議內容不得違反法律規定,如剝奪子女的親權等。
    2. 公平性:確保協議對雙方公平,避免日後被認定無效。
    3. 書面形式:協議應以書面形式訂立,並建議經公證或律師見證。

    在台灣,若夫妻未簽訂婚前協議,則適用法定財產制,將夫妻財產分為婚前財產及婚後財產,於一方死亡或離婚時進行清算。

    總之,婚前協議不僅是對自身權益的保障,也是對婚姻關係的負責任態度。透過清晰的協議,雙方可以避免未來可能的紛爭,讓婚姻生活更加和諧。
  • MORE
    3.png

    被家暴怎麼辦?3個方法搜集關鍵證據!

    家庭暴力是嚴重侵害人身安全與尊嚴的行為,受害者應該積極採取行動保護自己。以下提供三個方法,協助您在台灣法律框架下保護自己並收集關鍵證據:

    1. 驗傷與醫療證明

    遭受身體暴力後,應立即前往醫療機構驗傷,取得驗傷單。驗傷單是證明受傷事實的重要文件,時間相隔越久,證明力可能越低。因此,儘快驗傷至關重要。

    2. 搜集影像與語音證據

    • 照片:拍攝受傷部位或物品毀損的照片,以記錄暴力行為的結果。
    • 錄音:在安全情況下,錄下加害者的威脅、辱罵或其他語言暴力。
    • 錄影:記錄加害者的暴力行為或騷擾情境。

    需要注意的是,蒐集證據時應避免觸犯《通訊保障及監察法》,未經同意錄音可能涉及法律問題。

    3. 尋求法律保護

    台灣《家庭暴力防治法》提供多種法律保護措施,包含:

    • 申請保護令:受害者可向法院申請保護令,要求加害者停止暴力行為、遠離受害者等。
    • 警察協助:遭受暴力時,可立即報警,警方有義務提供保護並協助受害者脫離危險。
    • 社會資源:聯繫當地的家庭暴力防治中心,獲取庇護、心理諮商等支援服務。

    面對家庭暴力,我們需要了解更多相關的資訊,在需要時善用法律手段,幫助自己或受害者勇敢站出來。
  • MORE
    遺產誰說了算?汪小菲恐有優勢

    遺產誰說了算?汪小菲恐有優勢

    大S(徐熙媛)驟逝的消息震驚社會,各界對其遺產分配展開討論。值得注意的是,若逝者未立遺囑,前夫可能在特定情況下對子女的遺產擁有管理或使用權。

    都離婚了,為什麼前夫還可以插手遺產?

    若夫妻離婚後一方過世,未成年子女依法繼承逝者的遺產。根據《民法》,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通常為其監護人。因此如果汪小菲(子女的生父)可以合法擁有子女的監護權,並成為子女遺產的法定代理人,管理遺產到子女成年。
    這意味著,汪小菲可能對這部分遺產的使用和投資進行決策。

    這個狀況可以避免嗎?

    為避免前夫插足子女遺產的管理權,立遺囑是明智之舉。通過遺囑,逝者可指定信任的遺產管理人,例如成立信託基金確保財產到子女成年後動用,確保子女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。
  • MORE
    辛苦一生,遺產便宜仇人?

    辛苦一生,遺產便宜仇人?

    近期,藝人大S(徐熙媛)突然離世,引發社會對遺產分配的關注。尤其是這些遺產是否會妥當的用在的未成年子女身上?還是落入前夫的手中?非常大的關鍵就在於是否有留下正式的遺囑。

    為什麼要立遺囑?

    若個人未立遺囑,遺產將依《民法》規定的法定繼承順序進行分配。這可能導致財產分配不符合逝者的意願,甚至引發家人之間的爭端。立遺囑可明確指定財產受益人,確保遺產給了自己想給的對象,減少潛在的家庭糾紛。

    我想立遺囑該怎麼做?

    ① 確認遺囑形式:台灣法律承認自書遺囑、公證遺囑、密封遺囑等形式。自書遺囑需由立遺囑人親筆書寫、簽名並註明日期。
    ② 明確財產分配:詳細列出所有財產項目,並清晰指明每項財產的受益人。
    ③ 選擇見證人:若採用公證遺囑,需有兩位以上見證人在場,並由公證人製作遺囑。
    ④ 妥善保存遺囑:將遺囑存放在安全且可信賴的地方,如律師事務所、公證處或銀行保險箱,確保在需要時能被順利找到。

    提前立遺囑是對自己和家人的負責任行為,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糾紛和情感傷害。